首先,我来解释一下,DDOS 是什么。
举例来说,我开了一家餐厅,正常情况下,最多可以容纳30个人同时进餐。你直接走进餐厅,找一张桌子坐下点餐,马上就可以吃到东西。
很不幸,我得罪了一个流氓。他派出300个人同时涌进餐厅。这些人看上去跟正常的顾客一样,每个都说"赶快上餐"。但是,餐厅的容量只有30个人,根本不可能同时满足这么多的点餐需求,加上他们把门口都堵死了,里三层外三层,正常用餐的客人根本进不来,实际上就把餐厅瘫痪了。
这就是 DDOS 攻击,它在短时间内发起大量请求,耗尽服务器的资源,无法响应正常的访问,造成网站实质下线。
DDOS 里面的 DOS 是 denial of service(停止服务)的缩写,表示这种攻击的目的,就是使得服务中断。最前面的那个 D 是 distributed (分布式),表示攻击不是来自一个地方,而是来自四面八方,因此更难防。你关了前门,他从后门进来;你关了后门,他从窗口跳起来。
二、DDOS 的种类
DDOS 不是一种攻击,而是一大类攻击的总称。它有几十种类型,新的攻击方法还在不断发明出来。网站运行的各个环节,都可以是攻击目标。只要把一个环节攻破,使得整个流程跑不起来,就达到了瘫痪服务的目的。
其中,比较常见的一种攻击是 cc 攻击。它就是简单粗暴地送来大量正常的请求,超出服务器的最大承受量,导致宕机。我遭遇的就是 cc 攻击,最多的时候全世界大概20多个 IP 地址轮流发出请求,每个地址的请求量在每秒200次~300次。我看访问日志的时候,就觉得那些请求像洪水一样涌来,一眨眼就是一大堆,几分钟的时间,日志文件的体积就大了100MB。说实话,这只能算小攻击,但是我的个人网站没有任何防护,服务器还是跟其他人共享的,这种流量一来立刻就下线了。
本文以下的内容都是针对 cc 攻击。
三、备份网站
如果恶意请求有特征,对付起来很简单:直接拦截它就行了。
HTTP 请求的特征一般有两种:IP 地址和 User Agent 字段。比如,恶意请求都是从某个 IP 段发出的,那么把这个 IP 段封掉就行了。或者,它们的 User Agent 字段有特征(包含某个特定的词语),那就把带有这个词语的请求拦截。
拦截可以在三个层次做。 (1)专用硬件
Web 服务器的前面可以架设硬件防火墙,专门过滤请求。这种效果最好,但是价格也最贵。 (2)本机防火墙
操作系统都带有软件防火墙,Linux 服务器一般使用 iptables。比如,拦截 IP 地址1.2.3.4的请求,可以执行下面的命令。
$ iptables -A INPUT -s 1.2.3.4 -j DROP
iptables 比较复杂,我也不太会用。它对服务器性能有一定影响,也防不住大型攻击。 (3)Web 服务器
Web 服务器也可以过滤请求。拦截 IP 地址1.2.3.4,nginx 的写法如下。
location / { deny 1.2.3.4;}
Apache 的写法是在.htaccess文件里面,加上下面一段。
Require all granted Require not ip 1.2.3.4
如果想要更精确的控制(比如自动识别并拦截那些频繁请求的 IP 地址),就要用到 WAF。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,nginx 这方面的设置可以参考这里和这里。
Web 服务器的拦截非常消耗性能,尤其是 Apache。稍微大一点的攻击,这种方法就没用了。
五、带宽扩容